門診時間(無節假日)0:00 - 24:00

無障礙瀏覽 | 手機網站 | OA入口

當前位置:首頁 > 黨建窗口 > 黨風廉政
鄒德鳳同志先進事跡
字體【 】     編輯日期:2013-10-29     來源:贛州市中醫院     閱讀次數:次     保護視力色: 

鄒德鳳同志先進事跡

 鄒德鳳簡介:

  鄒德鳳,57歲,1972年參加工作,從事護理工作41年。現為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醫療服務部主任;江西省紅十字會志愿服務中心副秘書長。

  2002年至2011年,年年被評為江西省優秀紅十字志愿者;2008年“5.12”被江西省紅十字會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2010年度,被江西省紅十字會授予“紅十字志愿服務四星級證章”,2008年度,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授予“紅十字志愿者之星”榮譽。201211月,被中國紅十字會授予“全國十大杰出紅十字志愿者”光榮稱號。

工作四十多年來,她始終以南丁格爾“人道、職業、奉獻”的精神激勵自己,江西省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方婭高度評價道:“鄒德鳳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了‘四大非凡’:愛心非凡、成果非凡、奉獻非凡、影響力非凡。她是江西省紅十字志愿者中,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之一。”

  鐵路愛心天使

  在南昌大學四附院,鄒德鳳被大家公認為最不怕臟、最不怕累、最不怕危險、最有愛心的醫護人員。

  1972年,16歲的鄒德鳳,成了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原南昌鐵路中心醫院)的一名護士,很快就有了個綽號:“累不死的小Y頭”。

  那是1974年,南昌鐵路局沿線十多個站段發生了一場規模較大的虐疾疫情,鄒德鳳主動請纓,投身到抗虐工作中,每天早上六點多鐘就背著沉重的大藥箱乘火車奔赴各站段,為患病職工發放藥品和提供治療,十幾個站段依次走到,每天晚上八九點鐘才能回到家,就這樣整整堅持了一年半時間,最終徹底消滅了疫情。一年半當中,行程兩萬公里,膠鞋穿爛了六雙,人瘦了十多斤。領導怕她身體扛不住,多次提出要換別的醫護人員去,都被她以自己更熟悉情況為由,婉言謝絕。

  鄒德鳳對病人好,更是遠近聞名。1987年深冬的一個晚上,鄒德鳳值班,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因突發“腦出血”被抬入手術室。當時老人已陷入昏迷狀態,臉上和衣服上都是嘔吐物,大小便失禁,親人還未趕到,看此情景,鄒德鳳立即投入急救中。但最終老人因病情過重,天亮時搶救無效死亡。這時,只有他的老伴趕到了,正處于極度悲傷之中,怎么辦?看著老人就無聲地躺在那,鄒德鳳對自己說:“去世的人也是有尊嚴的”。于是她開始為老人擦身、擦臉、整理遺容,每一項都認真地完成。事后,老人的女兒專程來到醫院感謝她,回到單位后,逢人就說:“鐵路醫院有一個南丁格爾式的愛心天使”。

  遇到困難和危險,鄒德鳳總是挺身而出、義無反顧。2009年,一個27歲的男青年,感染了艾滋病,他怕到醫院去治療,會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影響自己的生活。所以,他想讓衛生機構派志愿者上門為他提供抽血、打針等服務。鄒德鳳聽了,毅然決定當一回特殊的志愿者。三年當中,在她的精心治療下,原本一身皮包骨的男青年,健康狀態大為好轉,他們一家人都對鄒德鳳充滿了感激之情。經常有同事問鄒德鳳:“難道你不怕?萬一你傳染上了怎么辦?”

  鄒德鳳堅定地搖了搖頭。她知道,既然選擇了高舉南丁格爾的大旗,就必須堅定地走下去。她說:“我們國家這么大,總會有一些困難和危險的事需要人去做,我已經50多歲了,我愿意去做這樣的事!”

  “為了幫助別人,我愿意獻出一切,包括生命!”

  四十多年真心服務病患,為鄒德鳳贏得了一個響當當的雅號:“鐵路愛心天使。”她在鐵路地區受歡迎的程度,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1992年,她調入南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醫院院長孫堅每天都要接到社區居民寫來的好幾封感謝信,最多的一天,感謝信有20多封,這不光是在鐵路醫院,在整個江西省醫療衛生系統都史無列例。200911月,鄒德鳳到了退休年齡,大批鐵路居民找到醫院院長孫堅,“怒氣沖沖”地向他遞上一份有上百位鐵路居民聯名簽署的請愿書,強烈要求醫院打破常規,讓鄒德鳳“繼續干下去”。

  最后,院方欣然返聘,居民皆大歡喜。

  江西惟一的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章金媛曾經高度評價道:“鄒德鳳繼承了南丁格爾的事業,不愧于人稱‘鐵路愛心天使’,應該被推薦為南丁格爾候選人。”

  江西社區醫療服務先行者

  鄒德鳳非常注重理論探索,先后在《中華護理教育》、《醫學信息學雜志》、《實用臨床醫學》等刊物上發表20多篇學術論文,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10項,參編培訓教材兩本。最終,她把目光聚焦在國內醫療領域的薄弱環節------社區醫療服務上,在江西首創了社區護理模式、社區居家老年護理服務模式、臨終關懷模式及化解醫患糾紛模式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創新醫療模式,被公認為江西社區醫療服務先行者。

  鄒德鳳的重要課題之一------《撫觸在社區臨終關懷的研究》,是由數十件感人的故事凝成的。1993年,一個50多歲的鐵路蔡姓婦女,身患胰腺癌,子女又不在身邊,內心極度恐懼,總覺得在人世上有心愿未了。鄒德鳳得知后,每天中午和下午一下班就趕到她家,反復撫慰開導她,為了讓她減輕心理壓力,鄒德鳳經常會伸出溫暖的手,像撫摸嬰兒那樣,親切地扶觸她的身體,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病人從扶觸中感受到了人世的溫情,情緒穩定了下來,最后安祥地離開了人世。從此以后,鄒德鳳先后來到了100多位臨終老人們的身邊,陪伴他們中間的20余人,走盡了人生的最后一程,鐵路百歲老人涂細銀,就是其中一個。

  201010月,七十多歲的鐵路退休職工郭師傅,給醫院寫來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講述了鄒德鳳如何關愛他的母親涂細銀、陪她走完生命中最后半年的感人故事,當孫堅院長在會上宣讀這封感謝信時,在場醫護人員無不動容。當時,百歲老人涂細銀身患絕癥,她的兒子和媳婦也都70多歲了,無力照料她,鄒德鳳得知后,每天中午和晚上一下班,就趕到老人家,老人大便排不出,她就戴上手套為她摳肛排便;老人得了褥瘡,她就每天兩次幫她擦洗、按摩;老人不肯吃飯,她就親自喂飯,老人到最后實在吃不飯,她就用鼻飼法喂飯,盡可能延長她的生命。百歲老人故去后,她的兒子在感謝中寫道:“鄒老師做的這一切,我們這些做子孫的都做不到,她不僅僅是活雷鋒,她更是活著的白求恩!”

  鄒德鳳的另外幾項社區醫療服務課題,分別在處理醫療糾紛、社區居家養老護理模式、住院病人隨訪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在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化解醫患糾紛上取得了突破。

  2009年底,她被調入四附院醫療服務部擔任主任,專門從事住院病人隨訪工作。每天從早到晚,每個病房她都要走到,每個病人她都要問到,成為整個醫院最受病人及家屬歡迎的人。截至2012年底,共隨訪住院病人40836人次,回訪出院病人50298人次,匯總患者提出的意見、建議300條,對理順醫患關系、提升醫院美譽度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在江西的省級醫院里面,南大四附院的醫患矛盾明顯要小得多,在該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浙江大學醫學院畢業的陳圖剛博士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于鄒德鳳主持的病人隨訪工作。他說:“醫患矛盾之所以愈演愈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溝通不到位,服務不到位。蠻不講理的病人畢竟是極少的,大部分人都是講感情的,我們醫院的醫護人員,在鄒老師影響下,都把病人當做親人,當朋友,有事多交流,多溝通,就算有些地方沒做好,病人也不會說翻臉就翻臉。”

  鄒德鳳在社區醫療服務上的有益探索,先后在第九屆中日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華東六省一市護理學術交流會研討交流,并引起了省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中國健康報》、南昌大學醫學院、寧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省內外30多家單位前來學習取經,南昌、贛州等十余個市縣的醫療單位對此進行了推廣。

  江西護理屆唯一的白求恩獎獲得者、江西省護理學會理事長劉炎玲高度評價道:“鄒德鳳創立的衛生服務站,是我省社區服務的一個先進典型,為鐵路廣大居民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全省開展社區服務樹立了樣板。”

  全省數一數二的“超級義工”

  從長期的社區護理工作實踐中,鄒德鳳深刻認識到:要讓社區里更多的居民群眾得到關愛,必須要有一支社區醫護志愿服務隊伍。為此,2002年,她找到了江西省紅十字志愿護理服務中心,并迅速成為中心的骨干分子。在她的倡導和組織下,江西省紅十字志愿護理服務中心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組成立。經過多年的發展,服務組成員由最初只有她一個人,發展成為現有1600多人的志愿團隊,而她這個領頭人,更是從“鐵路愛心天使”,升格成全省聞名的“超級義工”。

  成為志愿者后的11年,她每天8小時之外,幾乎都獻給了愛心事業;每到周末,她要帶隊進社區,挨家挨戶上門看望病患和孤寡老人,她的足跡,走遍了鐵路住宅區每一條街、每一條巷、每一棟樓、每一條樓道。

  最有說服力的是數字。11年當中,為了看望病患和孤寡老人,她徙步走過的路程累計達二萬五千公里,相當于走完了兩段長征路;徒步登上35000層樓,相當于12座珠穆朗瑪峰。

  11年后的今天,她累計做義工達1.9萬小時,超出紅十字志愿者最高獎項“終生志愿者”的標準整整五倍,(“終身志愿者”的標準是3000小時),成為江西省數一數二的“超級義工”。

  南大四附院骨二科主任孫貴才博士,2008年從黑龍江中藥大學畢業后來到醫院,見到這個“超級義工”,感到無比震驚------

  “我一進四附院,就被這個志愿團隊忘我奉獻的精神震撼了。沒有見到鄒老師之前,我根本想不到,現在的社會中還會有她這樣的超級好人。我更想不到,她有這么大的感召力,每到雙休日,我們醫院大部分的醫生護士,都會跟著她走進社區做義診。她身上那種‘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

  在四附院,說起鄒德鳳及她率領的團隊,人們就會想起下面幾件事:2003年非典肆虐,她主動向院領導請戰,要求到抗非典一線去。她組織志愿者深入社區宣傳防治非典知識,前往火車站為來往旅客體檢、驗體溫等,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2008年冰雪災害期間,大量旅客滯留南昌火車站。看著這些旅客因長時間奔波勞累,身體健康狀況堪憂,鄒德鳳心急如焚。她又率領志愿者投入到抗冰雪一線去,在南昌火車站候車室設立了便民醫療點,為旅客提供健康志愿服務。針對雪天路滑、摔傷旅客較多的情況,鄒德鳳動員志愿者,籌資購買摔傷藥、固定夾板等,此外,還自籌資金購買了消炎藥,感冒藥、含片等,免費提供給旅客。整個2008年春運,鄒德鳳和志愿者們堅守崗位40余天,便民醫療點實行24小時值班制,每天接待旅客200多人,高峰期達300人左右,共計免費發放藥品4萬余元、免費測量血壓及心理疏導1萬余人次、免費發放宣傳資料1萬余份。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她毅然向省紅十字會及醫院請戰,要求去抗震救災第一線。因為年齡超標,她未能獲準前往災區,但她仍然心系災區,積極投身于省紅十字會組織的各種抗震救災工作中。于是,在南昌火車站,在南昌市文化宮,在街辦社區,在勝利路步行街,她和她的團隊四處籌捐,共籌集善款28萬元送往災區。

  在四附院,很多人都知道:鄒德鳳工作幾十年,對家庭經濟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她的工資,都變成了食品藥品慰問品,送給了病人和老人,捐給了災區和生活困難的人。“5.12”汶川地震,別人都在單位捐一次款,她卻前后捐了三次,在單位捐了,在紅十會再捐,在街頭募捐時,又帶頭捐。

  她的丈夫不無遺憾地說起:“這幾十年,家里都靠我一個人工資維持,有時候資金實在周轉不過來,我就希望她能拿一些錢回來幫我一把,但她沒有錢,她的錢,全用在別人身上了。”

  她的女兒也曾經抱怨說:“媽媽,要是你把那些錢都給我該有多好呀!”

  用正常的標準衡量,她算不上是一個稱職的妻子、稱職的母親,但她的丈夫和女兒,卻能夠支持她、理解她,直到追隨她。

  她的丈夫和女兒,跟著她的腳步,也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她的女兒,大二就入了黨,一到寒暑假,就跟著她進社區,當義工;她每年義務獻血兩次,每次200-400CC,她的女兒,也年年義務獻血;截至2011年底,她累計為社區做義工達1.9萬小時。她為她所熱愛的事業,獻出了她所能獻出的一切,就是這樣,她覺得做得依然還不夠。

  她又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死后要把自己的遺體也獻給國家,用于醫學研究。

  20077月,在江西省紅十字會的一份《遺體捐獻登記表》上,她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隨后,她的女兒,也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鄒德鳳的奉獻精神,令無數人為之感動。江西省紅十字會秘書長戴瑩高度評價道:

  “鄒德鳳的極端優秀,體現在行為和品格兩個方面。在行為上,她投身愛心事業,長期堅持,從未間斷,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完全地、徹底地為公眾服務;在品格上,她真實、樸實,不是靠登高一呼鼓動別人追隨,而是靠埋頭若干、身體力行,感染人、帶動人,最終積小流以至滄海,小人物開創出大局面。在很多方面,她做得比章金媛還要好。”

  小人物開創出大局面

  截至201211月,鄒德鳳的中國南丁格爾志愿護理江西隊第四附屬醫院組,團隊成員已經壯大到1600人。他們踴躍投身到志愿服務、遺體捐獻、獻血、救災等各項愛心事業當中,成為江西省紅十字會志愿護理團隊中,發展速度最快、年齡跨度最大、組成人員幅射面最廣、活力最強的團隊。截至201211月,整個愛心團隊累計為社會做義工達16萬小時,在社會上激起了一股強大的“正能量”。

  在業內人士看來,鄒德鳳做得最好的方面,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用自己的奉獻精神,感染、帶動了一大批人。

  和別的紅十字志愿者護理團隊相比,鄒德鳳的這支團隊,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主要是表現在影響力特別大,人員幅射特別廣。第一,別的團隊的主要組成成員,是醫院的護士,而她的這支團隊,不但有護士,還有大批的醫生,還有單位的行政、后勤人員;第二,她的這支團隊,還延伸到了醫院以外,影響、帶動了大批在校的醫學生、護士生;第三,她的這支團隊,還滲透到了醫學領域之外,社會上其它行業的人,也有很多人加入了進來。

  上面說到的這些,一般志愿者護理團隊很難做到。鄒德鳳是如何做到的呢?

  南大四附院心內科和中醫科護士長毛祚燕,是這個團隊的資深骨干之一。談到她加入這個團隊的經歷,她頗為感慨地說:“我92年來到四附院,聽大家說這里有個南丁格爾式的好護士,當時就很景仰她;我到鐵路三村去,三村的人都在頌揚她。在醫院,無論走到哪個病房,病人都認識她。對我觸動最大的,是有一次跟著她到社區、敬老院,老人們見到她,就像是見到了親人、見到了救星。她身上那種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2002年,在她的影響下,我也加入了志愿團隊。”

  后來,在她們的共同感召下,毛祚燕所在科室近30名醫護人員中,百分之九十都加入了這個團隊。

  令鄒德鳳頗為自豪的,是她這個團隊,有三名醫學博士,有上百位醫生,有一大批公務員、有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還有許多是在校學生。他們每逢周末,就跟著鄒德鳳進社區、進養老院、進孤兒院、進病房,向老弱病殘們提供各種義務服務;每到節假日,他們又跟著鄒德鳳來到火車站,向旅客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愛心服務。她們這支團隊,在鐵路地區受到英雄般的歡迎。

  志愿者團隊成員-----渣打銀行南昌分行客戶經理伍兵華動情地說:“常人很難想像到:她在這里有多么受歡迎,這里的四萬多居民幾乎人人都認得她,走在路上,很多人都熱情地跟她打招呼,她就像是這里的超級明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愛心事業,薪火相傳。鄒德鳳的事跡,通過媒體的傳播,在年輕一代心中激發出強大的正能量,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們,扔掉“灰色眼鏡”,帶著陽光和笑臉,加入到向善的事業中。

  鄒德鳳欣慰地說:“我們這個團隊,最早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后來一個一個地加入,再后來幾個幾個地加入,到現在,則經常是一群一群地加入。”

  最新加入鄒德鳳團隊的“一群人”,是江西科技師范學院的100多位在校學生,他們的服務對象,是南昌市太陽村東方書院13位因父母被判刑而失去家庭溫暖的孩子,其中,最大的13歲,最小的只有6歲。這批志愿者和孩子們結成對子,每個星期都要和鄒德鳳一起去看孩子們,輔導他們寫作業,給他們買吃的、買文具、陪他們玩,令這些失去父愛母愛的孩子們,感受到社會的愛、無私的愛。

  參與者之一、江西科技學院大三學生陳順陽說:“每去一趟,來回光路上坐車就要四個多小時,其實挺累的,但跟著鄒老師在一起,經常會忘記累,鄒老師身上有一種氣質,很溫暖,很陽光,跟著她一起從事向善的事業,感覺生命充滿了意義。”

  鄒德鳳團隊中,年齡最大的將近七十歲,年齡最小的,竟然只有七歲!這個最小的志愿者,名叫孫朗,是站前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南大四附院骨外科主任孫貴才之女。她經常會跟著父親和鄒德鳳,來到四附院腦癱科,給這里的弱智兒童送玩具、送吃的,陪他們玩,給他們表演唱歌、跳舞,深愛這里的小朋友們歡迎。

  除了志愿服務,鄒德鳳團隊另一大壯舉,是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先后有76人慨然要求死后捐贈遺體,在江西省紅十字會志愿捐獻者之友發展史上,鄒德鳳團隊發展捐友的速度和規模,創造了一個紀錄。

  通常情況下,參加捐友的,多是中老年人,但在鄒德鳳這個團隊,好多80后、90后都參加了進來。此情此景,令江西省紅十字會志愿捐獻者之友副會長李錦南深感震撼。她感慨地說:“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們每發展一個捐友都非常困難,相比之下,鄒德鳳發展捐友似乎‘特別容易’,為什么呢?因為她是個徹底的利他主義者,完全地、徹底地為公眾服務,因此,她的言和行,對公眾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她以自己的奉獻精神,影響了年輕一代,打造出一支仁愛之師,讓向善的事業薪火相傳。”

  “在我眼里,她就是南丁格爾!”  

Copyright(c) m.a41h-valv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導航
電話
OA入口
地址
首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99精品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91麻豆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国产大片51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精品视频|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热|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张柏芝|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蜜芽| jizzjizz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最新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久久久久99这里有精品10|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国产嫩草|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vr视频精品观看|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黑森林|